走訪有機,與農同行
Vol.6 主恩造橋有機農場
百萬有機人生不是夢
成功的例子,才能使人信服一個行業可行與否。「我做有機可以賺到百萬年薪,你說人家會不會羨慕你?這樣做有機才有意義嘛。」這不是唱高調,百萬年薪正是發生在鄭聰祥身上活生生的例子。(文/Amblin 圖/果男)
趁著颱風過境的風和日麗間隙,車冠軍編輯帶著 Ford Ecosport 展開第六趟有機農場之旅,突破了台北市區早晨的上班車潮圍堵,開上高速公路,我們總算有機會感受一下 Ecosport 高速行駛的輕盈暢快,在定速巡弋下,原廠配備的真皮座椅實在舒服,兩趟農場之旅,我已經愛上這部有型的小休旅!
不出一個小時,我們來到了苗栗,下交流道沿著省道行駛約莫一公里,即抵達目的地-主恩造橋有機農場。
Ecosport 旁的溫室,是鄭聰祥口中保障生活基本收入的來源。
「原本預定今天有一批收成的作物讓你們拍照,結果下了連續兩個禮拜的雨,打亂了收成,該播種的無法播種、已經種下去的也都被大雨淹死了。」鄭聰祥苦笑著說,「做農夫只要遇到天災,就沒辦法了。」隨即領我們到農場各處觀看,三甲大的土地上實際看得到的作物果真很有限⋯
雖然還是有倖存者,但是祥哥說,受雨水辣手催殘後的作物都很醜⋯
今年的日本飽受天災肆虐之苦,從關西水患、颱風到北海道地震,損毀許多地貌和古蹟,修復之路迢迢。人類自然得看老天臉色過日子,然而最深黯其中之酸甜苦辣者,就屬與大自然唇齒相依的農民了。所幸,主恩造橋農場還有不為風雨撼動的溫室植栽,和受到自然環境庇護的零星作物,不致於讓農夫辛苦的付出全部付諸流水。「蓋溫室最主要的目的是排生產流程,就算下雨,在溫室裡還是可以工作。做有機農波折很多,所以溫室是讓農場有穩定收作的解決辦法。」溫室是保障生活基本收入的來源,戶外則是「賺錢的來源」,這正是鄭聰祥的農耕計畫。
祥哥轉身去摘了幾朵蝶豆花,回頭沖了兩杯蝶豆花茶給我們,話峰一轉,聊起這片田地的起源,真正的精彩故事正要開始⋯
現採現泡的蝶豆花,在農場裡喝起來別有一番滋味。
鄭聰祥雖然在苗栗這塊田地上的耕作只有短短八年時間,但他說實際上接觸有機已三十年有餘。鄭聰祥是出身雲林縣的農家子弟,從小便對農業特別有興趣。「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我自己挖了三顆絲瓜回來種,那一年鄰居們的絲瓜都沒有生成,只有我種的絲瓜長得茂盛,分送給大家,鄰居叔伯阿姨們不停地稱讚我,我的興趣好像是被鼓勵出來的,於是接下來每一年我種任何東西,愈種愈好!」長輩的鼓勵對於小孩,確實有著莫大的作用。
「農業是我從小的憧憬。」或許這是祥哥與生俱來的天賦吧!
不多久,離開雲林跟著父母到了台北,一家子人住在違章建築的屋子裡,鄭聰祥不忘種菜的樂趣,他會在頂樓或跑進沒人住的空房把地敲破種東西,總是能夠種出讓大人們訝異的植物來。到了國中一年級,便吵著要回鄉下當農夫,父親帶他回雲林,讓他親眼目睹農民的辛苦生活,知道當時要當農夫無法維生,於是在心裡下定決心,總有一天要當農夫,而且要當專業的農夫。
當兵時,認識了一位在高雄燕巢種芭樂的同袍,同為農業背景的兩人便成了好友,這位軍中朋友退伍後被診斷出肝硬化,於是開始接觸許多養生課程包括有機栽種,鄭聰祥也間接因他得到了有機農業的觀念。「不過,在早期那個年代技術上還沒有突破,消費者對於有機產品的認知還不夠,就算我想做也不敢做,因為有機農業的成本樣樣都比慣行農業(編按:使用化學合成物的農業)來得高,一定賺不到錢,很快就把資金燒光了嘛!」
戶外採下的竹筍,是種來自己吃的。
真正投入有機農業,是到了不惑之年,「這個年紀,我已經沒有退路了,因此我必須要準備好。」四十多歲的鄭聰祥,是個擁有三家寢具門市與一家工廠的老闆,一開始和老婆說要把寢具事業收掉去當農夫,可把另一半給嚇壞了,兩人經過協商達成協議,鄭聰祥必須支付家裡 7 萬元的房貸,他答應了老婆,但算一算加上生活開銷每月有近 12 萬的支出,不免壓力湧上心頭:當農夫該怎麼一個月賺 12 萬?於是他跟老婆進行他的有機事業簡報說明,同時也開出兩個條件:老婆先負擔 6 個月的房貸,並給他 150 萬投資有機農業。
小黑狗是鄭聰祥唯一的農場夥伴。
達成協議後,鄭聰祥帶著 150 萬元來到苗栗這塊地,第一件事就是蓋溫室種菜,到了第四個月,他已經可以開始支付家裡的房貸,比預定的半年時間提早兩個月達成目標,不僅賺到一桶金,更賺回無價的健康,整個人脫胎換骨,老婆也放下了心中忐忑的大石。如今她固定每周下苗栗一趟,鄭聰祥還特地留了一塊「開心農場」讓老婆體驗收菜樂趣。
無播種作物的閒置溫室,乾脆拿來當「雞房」。
「種東西要能養活人,才有資格當農夫。」這是鄭聰祥始終不變的原則。
過去做生意的背景,讓他知道銷售的重要,菜種得出來還要賣得出去。下苗栗前,鄭聰祥就跟身邊親朋好友廠商客戶大張旗鼓宣布要去當農夫,因此菜一種出來,已經有 300 個名單等著跟他買菜。「準備好了,才不會有空窗期。所有的產業都是從銷售開始。」
在他務實派的個性裡,還有著莫名所以的堅持,這一點從他的有機農夫身分上更能清楚看到,「有些有機農業規定可以做,但只要我的認知是不行,就絕對不會去做,我嚴格要求自己要做到有機,但我的方法和模式與別人不太一樣。」
一個人做三甲地,如果不是用對方法,怎能做到?
因為人手問題,鄭聰祥的產品銷售管道只有市集,並沒有販售到通路去,想吃他口中無人能破紀錄的好吃西瓜和蕃茄,除了親臨農場,只有到市集去搶購了。
鄭聰祥不吝於給予有志於農業的人傳授經驗,但每每有人想到這裡實習,一定要通過他的面試,在確認對方和自己的理念是接近的之後,鄭聰祥才會給他機會留下來實習,「過去總共有九個人來這裡跟我學,一半以上的年收入超過百萬,當中有一位警察,他從事有機之後,收入還比當警察時要高呢。」
鄭聰祥創下台灣西瓜賣價最高的紀錄,更自豪他種出的有機蕃茄在市場上無人能敵。
曾經有個年輕人來找他學有機農業,一股勁地發表自己滿腔熱血的偉大理念,鄭聰祥聽完後問了年輕人:「你想做烈士還是勇士?按照你的想法,你不但會把錢燒光,還會欠一屁股債,身邊的人就會笑你做得苦哈哈。談一大堆理念沒有用,如果欠政府銀行錢、讓家人痛苦是沒用的,還會害慘有機產業。我喜歡做勇士,不喜歡做烈士,做烈士的,很快就會被遺忘了。」
有機界流行一句話:一個人做有機要先虧三年然後才會賺錢。鄭聰祥卻認為這話害人匪淺。「做有機,我可以讓一個人三個月就能有正常收益。」他辦到了,扭轉外界對有機苦農的既定印象。
植物最需要的三樣東西:陽光、水份和肥料。苗栗有的是陽光,但乾旱也是農夫常面對的問題。
走了一圈戶外田地,有些地方雜草叢生,可不是人家偷懶,實際上,雜草底下藏了不少好東西呢!祥哥特別跟我們上了一堂與草共生的課。所謂「與草共生」並非從頭到尾放任雜草孳生,「如果高麗菜在種苗的時候讓它與草共生,百分之百收不到菜,因為草長得比菜快,會把作物蓋住、搶了陽光;你要等到它開始結球再讓草生長,這時候就不要去拔草了。」
別以為攝影師亂拍一通充數交差,這片雜草下蟄伏的是薑田。像這樣和雜草共生的植物,還有活躍於夏天的赤道櫻草喔。
離開農場之前,鄭聰祥好意讓我們親自體驗採摘之樂,一小片的花園,我和攝影師二人竟不知不覺採下數百朵花!眼前的蝶豆花提醒我,做任何事,要準備好了再做,主恩農場主人鄭聰祥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回程途中,蝶豆花淡淡的香氣在車室裡流竄,不久前的茶香,還在口中迴盪不已。
農場小資訊
主恩造橋有機農場
地址:苗栗縣造橋鄉路 70 號
臉書粉絲專頁:https://goo.gl/xBXGUx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走訪有機,與農同行>
開著車四處奔走,用輪胎親近地面來表達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情感,聽聞有一群人情感更澎湃,時常翻滾攪動這片土地,並且創造生命? 出發! 一起探索台灣各地有機農園,與農民同行!